出处或释义: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 唐 代。
详细解释:
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 唐 代。
《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 贾似道 ﹞尝与羣妾踞地斗蟋蟀。” 清 吾庐孺 《京华慷慨竹枝词·政府大臣》:“ 半閒堂 上斗蟋蟀,忍令君王泪染红。” 徐珂 《清稗类钞·赌博·斗蟋蟀》:“鬭蟋蟀之戏,七月有之。始於 唐 天宝 时, 长安 富人鏤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其养,以器盛之,必大小相配,两家审视数回,然后登场决赌,左右袒者各从其耦。其赌在高架之上,仅为首者二人得见胜负,其为耦者仰望而已,未得一寓目。而输至於千百,不稍悔,至可笑也。”
释义:[ dǒu ]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形容小东西的大:~胆。
4.形容大东西的小:~室。
5.像斗的东西:~车。~笠。~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