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十纪之一。古代传说,自开天辟地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第四纪为“合雒”。《广雅·释天》:“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 鲁哀公 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禪通、疏讫。”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泰皇氏》:“合雒四,是谓三姓纪,教人穴居,乘蜚鹿以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泰山 封禪,文字万家,合雒禪通,沿洄十纪。”
详细解释:
十纪之一。古代传说,自开天辟地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第四纪为“合雒”。
《广雅·释天》:“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 鲁哀公 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禪通、疏讫。”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泰皇氏》:“合雒四,是谓三姓纪,教人穴居,乘蜚鹿以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泰山 封禪,文字万家,合雒禪通,沿洄十纪。”
释义:[ hé ]
1.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2.聚集:~力。~办。~股。~资。
3.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4.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5.总共,全:~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