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用凿子或其他工具将木石、金属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
详细解释:
雕刻和塑造。造型艺术之一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 林道静 ﹞久久不动地凝视着那个大理石雕塑的绝美的面庞。”
比喻通过某种手段和方法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李大钊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故予之掊击 孔子 ,非掊击 孔子 之本身,乃掊击 孔子 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党的阳光雨露,还有那征途的风尘,战火的烟云,已将 梁志勇 这个苦大仇深的庄稼孩子,雕塑成了一位无所畏惧的革命战士。”
释义:1.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悍。一箭双~。
2.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浮~。玉~。~版。~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镌。~塑。~虫小技。
3.有彩绘装饰的:~弓。~鞍。~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4.同“凋”。
带雕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