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旧时官府发给僧尼的证明身份的文件。也叫戒牒
详细解释:
僧道出家,由官府发给凭证,称之为“度牒”。
唐 宋 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度牒》:“《僧史略》曰:‘度牒自 南北朝 有之。’见《高僧传》‘名籍限局,必有凭由。’凭由,即今祠部牒也。《唐会要》曰:‘ 天寳 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则僧尼之给牒自 唐明皇 始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绍兴 中,军旅之兴,急於用度,度牒之出无节。上户和糴所得,减价至二、三十千。时有‘无路不逢僧’之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顺治 六年五月,户部奏言师旅烦兴,岁入不给,议开监生、吏典、承差等援纳,并给僧、道度牒,准徒,杖折赎。”
释义:[ dù ]
1.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
2.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
3.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
4.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
5.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