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坐月子,伴随于分娩的或由分娩所引起的状态
详细解释:
旧时妇女分娩时身下铺草,故称临产为“坐蓐”。蓐,草席,泛指所垫之物。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鹤山先生 母夫人方坐蓐时,其先公昼寝,梦有人朝服而入其卧内。”《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为何唤作寤生?原来 姜氏 夫人分娩之时,不曾坐蓐,在睡梦中产下,醒觉方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孙峨山 ﹞渐入室,见少妇方坐蓐。欲退避,其人背后拊一掌,已昏然无知。”
释义: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
2.乘,搭:~车。~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带坐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