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即蛤蜊粉。 宋 米芾 《画史》:“古书画皆圜盖,有助於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如以一花头瓦安三足尔。墨称螺;製必如蛤粉,此又明用凹砚也。”参见“ 蛤蜊粉 ”。
2.即蛤灰。《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个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门面抹两色蛤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其肉可食,其殻可为粉, 湖沔 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参见“ 蛤灰 ”。 详细解释:
2.即蛤灰。《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个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门面抹两色蛤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其肉可食,其殻可为粉, 湖沔 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参见“ 蛤灰 ”。 详细解释:
即蛤蜊粉。
宋 米芾 《画史》:“古书画皆圜盖,有助於器。 晋 唐 皆凤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如以一花头瓦安三足尔。墨称螺;製必如蛤粉,此又明用凹砚也。”参见“ 蛤蜊粉 ”。
即蛤灰。
《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个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门面抹两色蛤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其肉可食,其殻可为粉, 湖沔 人皆印成锭市之,谓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谓之蜃灰,以饰墙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参见“ 蛤灰 ”。
释义:[ gé ]
1.〔~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2.〔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3.〔~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带蛤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