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亦作“慙色”。羞愧的脸色。
详细解释:
亦作“慙色”。羞愧的脸色。
《韩诗外传》卷一:“ 子贡 逡巡,面有慙色,不辞而去。”《晋书·何充传》:“ 充 对曰:‘陛下龙飞,臣 冰 之力也。若如臣议,不覩升平之世。’帝有慙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吾视花有惭色也。”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其死也,将下见其始祖 召公奭 於九原,即引而进之 周 之先 文王 、 武王 之侧,亦岂有惭色哉!”
释义: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带惭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