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心中悔恨、懊恼、怨恨
详细解释:
含恨;怀恨。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视气力羸劣,日夜寝剧,终不望復见闕庭,奉承帷幄,辜负重恩,衔恨黄泉,言之絶肠。”《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昔曾诣 康 , 康 不见,使主簿接之。 策 尝衔恨。” 宋 苏轼 《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适见之,状貌魁伟,遂赐披剃。 佛印 不得已而顺受,实非本意,亦颇衔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则衔恨愈深。” 峻青 《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
含恨;怀恨。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愿申九泉啣恨,千古睽离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受贿诬奸,啣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
释义:1.马嚼子。
2.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3.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4.接受,奉:~命。
5.指前后相接:~接。
6.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带衔名字:健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