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纠正;改正
2.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南史.刘穆之传》 详细解释:
2.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南史.刘穆之传》 详细解释:
改正;纠正。
《汉书·李寻传》:“先帝大圣,深见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南史·刘穆之传》:“ 穆之 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繇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以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但要矫正这风气,是须用批评的批评的。”
释义:[ jiǎo ]
1.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2.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3.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4.姓。
带矫名字:杉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