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从孔隙透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
详细解释:
四时不正之风,或穴隙檐下之风。皆有害于人畜。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王冰 注:“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入岁已来,阴阳失序,屡有贼风暴雨,犯伤和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其簷风者,贼风也。无论寒暑劳逸,马皆忌之,断不可拴之簷下。”《人民文学》1981年第12期:“夏天图凉快,跑到碾盘上去睡觉,受了贼风,这条右腿硬是伸不直,连活也干不成了。”
贼人的凶焰。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投崖》:“不料贼风忽起,扰乱 河中 ,奴身被掳,奋志投崖。” 清 蔡学海 《铸农器》诗:“思以浄贼风,是以祛民累。”
释义:1.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
2.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
3.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
4.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
5.狡猾:~溜溜。
6.副词,很:~冷。~亮。~横(hèng)。
带贼名字:
释义:[ fēng ]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