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详细解释:
用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亦称笆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量饭著盆中或栲栳中,然后写饭著瓮中。” 唐 卢延让 《樊川寒食》诗之二:“ 五陵 年少麤於事,栲栳量金买断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一夜,忽见数十里外有红灯大如栲栳,浮於海中。” 茅盾 《陌生人》:“甚至卖糖食的 三麻子 也用栲栳盛着那盐一样的宝贝粉摆在店门前。”
释义:1.〔~栳〕a.一种用竹子或柳条编的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斗,亦称“笆斗”;b.夸张地形容人或某些动物的头部。
2.常绿乔木,叶长圆状披针形,果实球形,有短刺。木材坚硬,可做船橹、轮轴等。树皮含鞣酸,可制拷胶,又可制染料。
带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