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2.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详细解释:
2.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详细解释:
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 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释义:1.〔~子〕a.打更用的响器;b.打击乐器,用于戏曲、乐曲伴奏;c.戏曲声腔之一,如“河北~~”。
2.象声词,敲打木头的声音:~~~的敲门声。
带梆名字:
释义: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