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丛生的杂草
2.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详细解释:
2.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详细解释:
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燕 、 赵 、 青 、 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孟子·万章下》:“ 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 常夫子 ,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 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
《红楼梦》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释义: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3.粗糙,不细致:~率(shuài)。~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