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因外国的侵略及国内的软弱或腐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
详细解释: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
《礼记·哀公问》:“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后汉书·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勠力,尽心王室。”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未报父讎,未雪国耻。”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一:“国耻诚难雪,何讎到匹夫。”
释义: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
2.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ㄩㄝˋ)。~药。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