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唐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2.把守。 详细解释:
2.把守。 详细解释:
唐 制,军队戍守之地,较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今又称既有巡院,请量閒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如有漏失私盐等,并準条处分者。” 唐 元结 《奏色科率等状》:“臣一州当 岭 南三州之界,守捉四十餘处。”《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后世亦以泛称边防城堡。 元 王恽 《羽林万骑歌》:“羽林万骑驍且雄,守捉内外生阴风。”
把守。
《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 唐 兵攻 兖州 , 末帝 召 彦章 使守捉东路。”
释义:1.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2.看管:看~。~护。
3.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4.遵照:遵~。~法。~时。
5.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6.呆在一起: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