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亦作“氊炉”。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详细解释:
亦作“氊炉”。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唐 刘蕃 《忆长安·十一月》诗:“兽炭毡炉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清 黄景仁 《初春》诗:“未觉氊炉煖,旋怀柑酒新。”
释义: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子。~帽。~靴。~包(a.毡制的圆顶篷帐;b.毡制的包儿)。~裘。
带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