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结盟立誓。《周礼·春官·诅祝》:“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 郑玄 注:“盟诅主於要誓。” 孙诒让 正义:“盟诅亦有誓,但以用牲为异。”《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五伯。”《汉书·赵充国传》:“ 元康 三年, 先零 遂与诸 羌 种豪二百餘人解仇交质盟诅。”《新唐书·柳浑传》:“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对神立誓诅咒。《周礼·秋官·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周礼·秋官·司盟》“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汉 郑玄 注:“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 详细解释:
2.对神立誓诅咒。《周礼·秋官·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周礼·秋官·司盟》“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汉 郑玄 注:“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 详细解释:
结盟立誓。
《周礼·春官·诅祝》:“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 郑玄 注:“盟诅主於要誓。” 孙诒让 正义:“盟诅亦有誓,但以用牲为异。”《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五伯。”《汉书·赵充国传》:“ 元康 三年, 先零 遂与诸 羌 种豪二百餘人解仇交质盟诅。”《新唐书·柳浑传》:“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对神立誓诅咒。
《周礼·秋官·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周礼·秋官·司盟》“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汉 郑玄 注:“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
释义:1.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
2.指结拜弟兄:~兄。~弟。
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4.发(誓):~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