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缺乏物质财产的状态;家境穷,没有什么钱财
详细解释:
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
《荀子·性恶》:“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史记·苏秦列传》引此作“贫贱”。
指缺少资财。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他见我贫穷,齎发与我两个银子,教我上朝应举去。” 杨沫 《我的生平》:“父亲不知去向,哥哥也不肯回家,只剩下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守着贫穷垂危的母亲。”
指穷人。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廩,赐贫穷,振乏絶。”《汉书·董仲舒传》:“今吏既亡教训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姦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魏书·释老志》:“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徵债之科,一準旧格。”
释义:1.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
2.缺乏,不足:~乏。~血。~瘠。
3.絮烦可厌:~相(xiàng)。~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4.僧道谦称:~道。~僧。
带贫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