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寒冷的风。
《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风。” 宋 苏轼 《游桓山记》:“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於椁乎。”
比喻消极言论。如:吹冷风;他在背地里刮冷风。
释义:1.温度低,与“热”相对:~天。~藏。~冻。~涩。~飕飕。
2.寂静,不热闹:~落。~寂。~静。~清。
3.生僻,少见的:~僻。~字。
4.不热情,不温和:~遇。~淡。~峻。~漠。~嘲热讽。~若冰霜。~酷无情。
5.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货。~门儿。
6.突然,意料以外的:~然。~不防。~枪。~战。
释义:[ fēng ]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
释义: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释义:1.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