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亦作“鄙恡”。形容心胸狭窄。
2.过分爱惜钱财。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过分爱惜钱财。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亦作“ 鄙恡 ”。形容心胸狭窄。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擕手流风在,开襟鄙吝祛。”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不知几时同来湖上,把臂谈心,消我近来的鄙吝也呵。” 清 冯班 《钝吟杂录·遗言》:“夫山水之文,使人萧远无鄙恡。”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过分爱惜钱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贵义轻财。”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胡宗伯》:“岂鄙吝邪?不欲过享其福耳。” 明 李贽 《与城老书》:“ 友山 鄙吝不堪,此处不曾捨半分。”
释义:1.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2.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3.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4.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5.品质低劣:卑~。
6.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带鄙名字:
释义:1.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过分爱惜:~惜。悭~。~啬(小气)。
2.耻辱:“得之不休,不获不~”。
带吝名字:
释义: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释义: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
2.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ㄩㄝˋ)。~药。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