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有所解除;得以解除。《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 郤子 逞其志,庶有豸乎!” 杜预 注:“豸,解也。” 杨伯峻 注:“言患乱得解也。”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有所解除;得以解除。
《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 郤子 逞其志,庶有豸乎!” 杜预 注:“豸,解也。” 杨伯峻 注:“言患乱得解也。”
释义:[ yǒu ]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学问。
释义:[ zhài ]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
[ zhì ]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带豸名字:
释义:1.吹奏的乐器:~乐器。~弦乐。
2.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道。~线。~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中窥豹。气~。血~。针~。双~齐下。
3.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晶体~。
4.负责,经理:~理。
释义:1.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指一年:千~万代。
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姓。
6.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