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交错,错杂。
2.矛盾;错乱。
3.违逆;不如意。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矛盾;错乱。
3.违逆;不如意。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交错,错杂。
《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声,迴穴错迕。” 李善 注:“错迕,错杂交迕也。”
矛盾;错乱。
唐 杜甫 《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然而按旧谱,有时亦错迕。”
违逆;不如意。
唐 杜甫 《新婚别》诗:“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明 高明 《琵琶记·临朝感叹》:“人事多错迕,羞彼双鸳鸯。”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杨才叔试令甘肃》词:“人説用才多错迕,我説此行偏好。”
释义:1.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觉。~怪。不~。~爱。将~就~。
2.交叉着:交~。~乱。~杂。~综(纵横交叉)。~动。~落(交错纷杂)。盘根~节。
3.叉开:~开。~车。~过机会。
4.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5.打磨玉石:攻~。
6.镀金、银,涂饰:~金。~银。~彩镂金。
带错名字:错刀
释义:[ xǔ ]
1.应允,认可:~可。允~。特~。
2.承认其优点:赞~。嘉~。
3.预先答应给与:~诺。
4.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或者,可能:也~。或~。
6.处,地方:何~人。
释义: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居丧的事:守~。吊~。
3.丧服:戴~。~衣。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