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
《法华经·方便品》:“或以欢喜心,歌唄颂佛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顶礼归依,歌唄赞德。”《新唐书·裴休传》:“嗜浮屠法,居常不御酒肉……习歌唄以为乐。”参见“ 梵唄 ”。
释义:1.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2.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释义:[ bei ]
助词(a.表示“罢了,不过如此”的意思,如“不懂就学~”;b.表示同意、命令等语气,跟“吧”相近,如“去就去~”)。
[ bài ]
1.〔~唱〕和尚诵经。
释义:1.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2.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3.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5.装设:~置。~家立业。
6.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
释义:[ dà ]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