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
2.指俚俗的曲调。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指俚俗的曲调。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宋 元 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次韵》曲:“攛顿着小丫鬟舞元宵迓鼓,摸索着大肚皮装村酒葫芦。”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村里迓鼓》:“ 元 人乐府有村里迓鼓之名, 宋 人乐苑有迓鼓格,图官衙严鼓之节也。衙讹为迓。曲名村里迓鼓者,以村里而效官衙,其衣装声节,必多可笑者,以是名之。”
指俚俗的曲调。
《老残游记》第九回:“ 申公 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乡里迓鼓。”
释义:1.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3.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4.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5.高起,凸出:~包。~胀。
6.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带鼓名字:
释义:1.缓,慢慢地:~步。~缓。~图。~~。
2.姓。
释义:[ dà ]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