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即《尚书·吕刑》。
2.借指周代刑法。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借指周代刑法。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即《尚书·吕刑》。
周穆王 时有关刑罚的文告,由 吕侯 请命而颁,后因 吕侯 后代改封 甫侯 ,故《吕刑》又称《甫刑》。《礼记·缁衣》:“《甫刑》曰:‘ 苗 民匪用命,制以刑。’” 孔颖达 疏:“ 甫侯 为 穆王 説刑,故称《甫刑》。”《孝经·天子》:“《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唐玄宗 注:“《甫刑》,即《尚书·吕刑》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春秋》原罪,《甫刑》制狱。”
借指 周 代刑法。
汉 扬雄 《解嘲》:“甫刑靡敝, 秦 法酷烈,圣 汉 权制,而 萧何 造律,宜也。”
释义:1.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亦作“父”):台~(询问别人名号的礼貌用语)。
2.刚刚,才:年~弱冠。惊魂~定。
3.大:“无田~田”(不要去耕大田)。
4.姓。
释义:1.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
2.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
带刑名字:
释义: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释义:1.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
2.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
3.先代:~宗。~业。~制。~祭。~国。
4.初,开始:鼻~。
5.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
6.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