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 [legendary fierce beast]: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2.楚之梼杌。--《孟子》。注:囂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3. [demon;satanic person]:借指凶恶的人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楚之梼杌。--《孟子》。注:囂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3. [demon;satanic person]:借指凶恶的人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传说中的凶兽名。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传说为远古的恶人“四凶”之一。或谓即 鲧 。
《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左传·文公十八年》:“ 顓頊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 檮杌 。” 杜预 注:“谓 鯀 。”《国语·周语上》:“ 商 之兴也, 檮杌 次於 丕山 。” 韦昭 注:“ 檮杌 , 鮌 也。” 唐 柳宗元 《杜兼对》:“ 杜兼 为 濠州 ,幸兵之乱,杀无罪士二人,蓄货足慾,吾以为 唐 檮杌 、 饕餮 者亡以异。”
泛指恶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 檮杌 比肩。”
楚 史书名。
《孟子·离娄下》:“ 晋 之《乘》, 楚 之《檮杌》, 鲁 之《春秋》,一也。” 明 张萱 《疑耀·檮杌》:“檮杌,恶兽, 楚 以名史,主於惩恶。又云,檮杌能逆知未来,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来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释义:1.小凳:~子。
2.〔~陧(niè)〕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陧”、“兀臬”。
3.树没有枝。
带杌名字:
释义:[ zhū ]
1.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3.姓。
[ shú ]
释义:1.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2.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3.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4.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5.漫无目标地:~骂。~找。
6.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