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争论、喧哗。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争论、喧哗。
《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讼駮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説文》云‘駮,兽如马。’‘驳,马色不纯。’据此义当为‘驳’。”
释义:1.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词。
2.争辨是非:争~。聚~纷纭。
3.自责:自~。
4.古同“颂”,颂扬。
带讼名字:
释义:1.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斥。~倒(dǎo)。反~。~论。~议。
2.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杂。
3.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运。~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带驳名字:
释义: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释义:1.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姓。
释义:1.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穗。~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2.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异。~才。优~。后起之~。
3.美丽而不俗气:~丽。~劲。~俊。~拔(秀丽而挺拔)。清~。~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4.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5.茂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