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忌讳;由于道德或审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险而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2.回避[某事物]
3.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回避[某事物]
3.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回避;避忌。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倣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起,諮请曰:‘ 十娘 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五嫂处分。’五嫂曰:‘但道不须避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小鸦儿 也不消查考, 晁大舍 也不消掩藏, 唐氏 也不用避讳。”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说话也就没有啥的避讳。”
谓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 桓公 名 白 ,博有五皓之称; 厉王 名 长 ,琴有修短之目。”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而 唐 冯宿 父名 子华 ,及出为 华州 刺史,乃以避讳不拜。”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 始皇 名 政 ,别人一定要避讳。”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
释义:1.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2.防止:~免。~孕。~嫌。~雷针。
带避名字:
释义:1.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言。~匿。~饰。忌~。隐~。直言不~。~疾忌医。
2.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
带讳名字:
释义:[ yīn ]
1.富裕,富足:~实。~阜。~富。
2.深厚,恳切:情意甚~。~切。~勤。
3.众,多:“士与女,~其盈矣”。
4.盛,大:~祭。
5.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墟。
6.姓。
释义:美玉,亦喻美德:~瑜。“怀~握瑜兮,穷不得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