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用水喷洒地面,然后进行打扫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亦作“ 洒埽 ”。先洒水在地上浥湿灰尘,前后清扫。
《韩诗外传》卷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屨。”
指扫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 嬴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 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 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敍,标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户洒扫之,今不能然。” 唐 王建 《寒食行》:“牧儿驱牛下塚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剪除;肃清。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 龙沙 浄,归謁明光一报恩。”
洒水扫地;清除。
《诗·豳风·东山》:“洒埽穹窒,我征聿至。”《论语·子张》:“ 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汉书·叙传上》:“方今大 汉 洒埽羣秽,夷险芟荒,廓帝紘,恢皇纲,基隆於 羲 农 ,规广於 黄 唐 。”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敬真》:“﹝ 杨氏 ﹞性沉静,不好戏笑,有暇必洒扫静室,闭门闲坐。”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初 宋 元嘉 间,蠲 鲁郡 民 孔景 等五户,供 孔子 庙洒扫役。”
释义:[ sǎ ]
1.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水。~扫。~泪。
2.东西散落:粮食~了。
3.姓。
[ xǐ ]
释义:[ sǎo ]
1.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
2.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
3.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
4.低落,丧失:~兴(xìng)。
5.描画:~描。~眉。
6.迅速横掠而过:~射。~视
带扫名字:
释义:1.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3.姓。
释义:1.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
2.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
3.依次往后:~序。~次。
4.随,趁便:~便。~势。~手牵羊。
5.整理:理~。~修(整理修治)。
6.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
7.适合
释义:1.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2.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3.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4.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5.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