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执掌法律;行使法律权力
2.执行法令的官吏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执行法令的官吏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执行或执掌法令。
《周礼·春官·大史》:“大丧,执法以涖劝防。”《汉书·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迁侍御,僕忝起居,执法记言,连行供奉,举目相见,为欢益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
执法的官吏。
王莽 时曾改御史为“执法”。《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旁,御史在后。”《后汉书·伏湛传》:“﹝ 伏湛 ﹞至 王莽 时为绣衣执法。” 李贤 注:“ 王莽 改御史曰执法。”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臣昨自蒙圣恩擢任执法,即尝首言其事。”
星名。
《史记·天官书》:“南四星,执法。”《后汉书·王允传》:“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 唐 杨炯 《浑天赋》:“执法者,廷尉之曹,大臣之象。”
释义:1.拿着:~刃。~鞭。~笔。
2.掌握:~政。~教(jiào)。
3.捕捉,逮捕:战败被~。
4.坚持:固~。~意。
5.实行:~行。
6.凭单:回~。
7.朋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
8.姓。
释义:1.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
2.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
3.仿效:效~。
4.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
释义: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2.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5.姓。
释义:1.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2.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3.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4.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5.漫无目标地:~骂。~找。
6.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释义:1.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2.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3.钱:现~。基~。挥~如土。
4.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