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产生;发生。
《淮南子·缪称训》:“父之於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寻。” 汉 王充 《论衡·感类》:“阴阳不和,灾变发起。”《后汉书·杨震传》:“臣伏念方今灾害发起,弥弥滋甚。”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我一直从前曾见 严又陵 在一本什么书上发过议论……现在到了 北京 ,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这样的忧虑。”
开启;启发。
《淮南子·要略》:“执中含和,德形於内,以莙凝天地,发起阴阳。”《吕氏春秋·恃君》“所以激君人者之行” 汉 高诱 注:“激,发也。所以发起君人之行。”《晋书·段灼传》:“辞义实浅,不足採纳。然臣私心,诚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好事者纪其姓名,自 神龙 以来迄於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
揭发。
《汉书·张敞传》:“ 敞 以耳目发起贼主名区处,诛其渠帅。”《汉书·朱博传》:“ 禁 晨夜发起部中盗贼及它伏姦,有功效。”《后汉书·酷吏传·王吉》:“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姦伏,多出众议。”
剖析;剖白。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蔡 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罪诛已显,不得復理。内心幽伏,罪恶遂章。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发起耳。”
阐发;发挥。
《南齐书·周颙传》:“此甘与肥,皆无明之报聚也。何至復引此滋腴,自污肠胃。丈人得此有素,聊復寸言发起耳。” 明 李贽 《复麻城人书》:“漫书到此,似太无谓,然亦因公言发起耳,非为公也。”
启动。
《隋书·礼仪志三》:“将帅先教士目,使习见旌旗指麾之踪,发起之意,旗卧则跪。”
倡议做某件事情;组织起。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预备下粥儿不吃,平白新生发起,要饼和汤。” 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第一是 中国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这种统一战线的发起远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沙汀 《困兽记》一:“这是个星期日, 章桐 的友好们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 郑振铎 《<许地山选集>序》:“他于一九二○年和我们一同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开始写起短篇小说来。”
发动,使开始。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秘密地对敌人准备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 任斌武 《无声的浩歌》:“ 范熊熊 无法再忍受了,她准备豁出一切,向这种腐朽的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冲刺,作不妥协的斗争。”
发起
出处或释义:倡议 [做某件事情]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释义:[ fā ]
1.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放,射:~射。百~百中。焕~。
3.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散开,分散:~散。
5.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释义:1.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2.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3.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
4.拔出,取出:~锚。~获。
5.领取(凭证):~护照。
6.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
7.发
释义: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
3.姓。
释义:1.正规的,标准的:~言。~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2.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观。~教(jiào)。~兴(xìng)。~座。~俗。
3.平素,素来:~爱。~善鼓琴。
4.极,甚:~以为美。~不欲为。
5.交往:无一日之~。
6.酒器名:~量(liàng)(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