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枝条和树叶
2.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喻同宗旁支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喻同宗旁支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枝条和树叶。
《诗·大雅·荡》:“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唐 元稹 《种竹》诗:“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杨朔 《海罗杉》:“一棵是海罗杉,另一棵是凿树,并排长着,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论年龄,都在百年以上,枝叶却极茂盛。”
喻同宗的旁支。
《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周书·元伟传》:“虽天厌 魏 德,鼎命已迁,枝叶荣茂,足以逾於前代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他须是你 裴 家枝叶。”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虽然赐姓之初,一姓也;命氏之初,一氏也,而枝叶曼衍於天下,源远流分,不復知其本始。”
比喻臣僚,部属。
《淮南子·缪称训》:“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后汉书·杨震传》:“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执,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
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
《史记·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宋 司马光 《答秉国第二书》:“书文甚多,援据甚广, 光 欲一一条对,则恐逐枝叶而忘本根,徒费纸札视听,无益於进道。”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喻琐碎、浮华的言词。
《礼记·表记》:“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孔颖达 疏:“无道之世,人皆无礼,行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唐 白居易 《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诣理撮要,词无枝叶。” 清 顾炎武 《与施愚山书》:“近来刊落枝叶,不作诗文,敬拜佳篇,未得詶和。”
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再打一个禀帖,销了案,打发这奴才走清秋大路,免得又生出枝叶来。”
释义:[ zhī ]
1.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3.古同“支”,支持,分支。
[ qí ]
释义:[ yè ]
1.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2.像叶子的:铁~。百~窗。
3.同“页”。
4.世,时期:初~。末~。
5.姓。
释义: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释义:1.还(hái),仍然:~小。~未。~不可知。
2.尊崇,注重:~武。~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3.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时~。
4.矜夸,自负:自~其功。
5.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6.庶几,差不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