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和眼睛。
《荀子·议兵》:“臣之与君也,下之於上也……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汉书·刑法志》:“夫仁人在上,为下所卬,犹子弟之卫父兄,若手足之扞头目,何可当也?”《红楼梦》第六十回:“现从井上取了凉水,吃了一碗,心中爽快,头目清凉。”
借指性命。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捨,敢不奉献。”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辩才 宝此过於头目,未易遽索。”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安国寺僧》:“于持戒参学,略无分毫可称,衣鉢差厚,宝护之如头目。”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急公赴义,不顾头目,以忠孝名节为己任。”
外貌。
宋 文天祥 《赠梅谷相士》诗:“须得花性情,不假花头目。”
军官。
《前汉书平话》卷中:“ 吕后 不合恨 彭越 昔日要他为妻,又将 梁王 体肉作羹,教外路头目併在朝大小众臣,都皆食之。”《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凡征进军人临阵而亡者,被伤而死者,其家属理当优恤,仰各管头目用心照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屯下雄兵三十万,诸官头目各安营。”
带头的人;负责的人。
《元典章·圣政一·劝农桑》:“若有违犯之人,断罪赔偿;各管头目有失鈐束,具以名闻。” 老舍 《黑白李》:“要是拿的话呀,准保是拿四爷,他是头目。” 叶圣陶 《倪焕之》八:“他以为已经把犯罪的部属交给头目去训诫和惩罚,自有头目负责;自己只有从旁批判那头目处理得当不得当的事情了。”
指人。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你两个头目,自説话来。”《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且坐上,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
古时称我国南方诸国各部落的首脑。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掳掠得 汉 人,都分给与各洞头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孩儿避讐海外,众头目推我为王。”
头目
出处或释义:首领,领导人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释义:[ tóu ]
1.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a.头和脸;b.指面貌;c.指面子,体面)。~角(jiǎo)(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释义:1.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2.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3.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
5.名称:数~。巧立名~。
带目名字:美目
释义:1.缓,慢慢地:~步。~缓。~图。~~。
2.姓。
释义: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