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
2.代词。犹言某某。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代词。犹言某某。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
《吕氏春秋·孟夏》:“其日丙丁。” 高诱 注:“丙丁,火日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化以丙丁,滋以河车。”《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閲后乞付丙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朕已再三嘱咐,每次给卿手谕,看后即付丙丁。卿万勿稍有疏忽!”
代词。犹言某某。
《魏书·宋世景传》:“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 世景 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头伏罪。”
释义:1.天干的第三位,用作顺序第三的代称。
2.火的代称(五行中“丙”、“丁”属火):付~(把信件等烧掉)。
释义:[ dīng ]
1.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
2.成年男子。
3.人口。
4.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
[ zhēng ]
释义:1.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商店开业:开~。
3.拉紧:紧~。~力。
4.扩大,夸大:夸~。
5.放纵,无拘束:乖~。嚣~。
6.料理,应酬:~罗。
7.惊惶,慌忙:~惶失措。
释义:[ xiāng ]
1.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符。~继。~间(jiàn)。~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3.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