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法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草茅贱子,至愚极陋,但以声律之学请益,因折衷四方议论,以为正式。”
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
茅盾 《过封锁线》:“墙没有正式的窗,可以名为窗的,实在也是枪眼。”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等到法律手续上弄清楚以后,我们可以正式结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 杨雪 牺牲的消息,已由部队的政治机关正式通知了她的家属。”
释义:[ zhèng ]
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恰好:~好。~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释义:1.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
2.特定的规格:格~。程~。
3.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
4.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
5.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释义: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释义:1.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2.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3.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4.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5.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