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be old enough to marry;girl's coming of age] 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年已及笄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 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 庭芬 ﹞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儒林外史》第十回:“ 鲁老先生 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释义:1.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释义:1.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发~。弁~。
2.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及~。~年。
带笄名字:
释义: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姓。
释义:[ lì ]
1.好看,漂亮:美~。秀~。明~。绚~。富~。~质(女子美好的品貌)。风和日~。
2.附着:附~。
[ lí ]
1.〔高~〕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旧时习惯上沿用指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