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指三种毛笔,即栗尾、枣核、散卓。
2.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一般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航行时轮流值班驾驶。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一般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航行时轮流值班驾驶。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指三种毛笔,即栗尾、枣核、散卓。
宋 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诗:“ 阎生 作三副,规摹 宣城 葛 。” 任渊 注:“三副:栗尾、枣核、散卓,皆笔名。”
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一般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航行时轮流值班驾驶。
释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释义:[ fù ]
1.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职。~手。~官。~使。
2.附带的,次要的:~业。~品。~食。~刊。~歌。~产品。~作用。
3.相配,相称(chèn):名实相~。其实难~。
4.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手套”,“全~武装”;b.指态度,如“一~笑脸”)。
释义:1.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2.姓。
释义:1.一年中的第四季:~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天。~眠。
2.姓。
3.象声词,敲鼓声: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