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书名。是继 汉 刘歆 《七略》、 南朝 齐 王俭 《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 南朝 梁 阮孝绪 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 中国 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隋书·经籍志一》:“ 普通 中,有处士 阮孝绪 沉静寡慾,篤好坟史,博采 宋 齐 已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録》:一曰《经典録》,纪六艺;二曰《记传録》,纪史传;三曰《子兵録》,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録》,纪诗赋;五曰《技术録》,纪数术;六曰《佛録》;七曰《道録》。”
宋 代 福建 莆田 郑寅 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释义: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释义:[ zhū ]
1.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3.姓。
[ shú ]
释义:[ cháng ]
1.两端的距离:~度。
2.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