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或释义:1.称人的代词。
2.自称的代词。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2.自称的代词。www.80Ming.com 详细解释:
称人的代词。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韩愈 ﹞谨遣某乙以庶羞清酌之奠,祭于亡友故 河南 县令 张十二 员外之灵。”《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赵昌时》:“闻将家点閲兵姓名声,呼‘某乙’,即闻唱‘唯’应声。”
自称的代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有 唐 嗣天子臣某乙,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九龙吐水欲(浴)太子,记(起)脚七步,一手至(指)天,一手至(指)地,口称:‘为(唯)我为尊,某乙向上更无人。’”《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某乙莲花并总不买(卖)。”参见“ 某甲 ”。
释义:1.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地、事、物等:~人。~处。~国。
2.自称(代替“我”或名字):~姓李。
释义:1.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2.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脑炎。
3.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4.姓。
释义:1.高大的山:五~(中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丈。~父。~母。叔~。
3.姓。
释义:1.少:~少(shǎo)。~罕。~奇。~有。~世。
2.盼望:~望。~冀。~图(心里盘算达到某种目的)。~求(a.希望得到;b.希望和要求)。
释义:1.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